105年法務部調查局調查人員三等系統分析與設計
一、在決定需求的過程中,使用者可能不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系統分析師要試著幫助使用者來發現需求,通常分析師可以在這時候採取三種策略:企業流程再造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企業流程改進 (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 BPI) 與企業流程自動化 (business process automation, BPA)。請分別說明這三種策略並比較其特性。(25分) |
答:
BPA、BPI及BPR三種策略特性的比較:
|
企業流程自動化(BPA) |
企業流程改進(BPI) |
企業流程再造(BPR) |
潛在商業價值 |
低-中 |
中 |
高 |
企劃花費 |
低 |
低—中 |
高 |
分析的寬廣度 |
窄 |
窄—中 |
非常寬 |
風險 |
低—中 |
低—中 |
非常高 |
(一)潛在商業價值
企業潛在價值變數及分析策略。然而 BPA 有其潛能去增進其事業,大部分的利益來自其 BPA 的策略;BPA 不去尋求業務處理過程 (business process) 上的改變後,僅能改善其 BPI 效率,通常能因其企劃的大小來提供適當的潛在利益,因為其尋求從很多方面來改善商業;BPR 能增加較大的潛在利益,因為它試圖以完全徹底的方式來改善企業的本體。
(二)企劃花費
企劃費用總是最重要的。通常 BPA 需要較少的費用,因為它改變的項目較少。BPI 的花費則介於中間,其花費的多少則在於其企劃範圍的大小。BPR 則通常花費較多,因其較耗費時間在上層管理者及重新設計企業過程上。
(三)分析的幅度
參照其分析的領域大小或分析包含業務處理過程 (business processes) 中的某一項企業功能 (business function)、跨越組織的過程或是消費者與供應者之間互動的過程。BPA 只檢視單一程序過程;BPI 其範圍則較小些,通常包含一個或幾個企業功能 (business function);BPR 有著寬廣的洞察能力,通常延跨幾個主要的業務處理過程 (business process),甚至跨越多個組織。
(四)風險
失敗乃導因於不夠嚴密的計畫和未及所需及讓組織去處理太多的改變。BPA 和BPI 其風險較低因其系統有較完善的定義及解悉,它能對企業的潛在衝擊做事前的評估。BPR 企劃則其預測功能較弱些。BPR 有著高風險,除非組織和高層領導者指示要做重大的改變時才去執行。
※參考資料:系統發展設計-第四章需求決定.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