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 系統分析與設計簡介

1-1 資訊系統(Information System)

一、資訊系統簡介

()定義

()組成元件

()資訊系統架構

Web Server

Application Server

三層式架構(Three-tier architecture)

三層式主從架構的可能設計方式

多層式架構(N-Tier architecture, Multi-Tier architecture)

分散式架構(網路/計算)

端末-主機(Terminal-Host)

Client-Server架構與Terminal-Host架構的比較

傳統Client-Server架構與Web-Based架構的比較

比較傳統系統開發環境和Web式系統開發環境的差異與優缺點

分散式處理系統和集中式處理系統的比較

※SOLID原則:系統架構的重要原則

雲端運算與網格運算的比較

良好的雲端運算架構方式,必須具備以下三項特點

企業使用雲端運算的優點

雲端運算不同的支援層級

※MVC模式(Model-View-Controller)

MVCPACNet-PAC的比較

※系統品質(System Quality)

二、常見的資訊系統

()交易處理系統(Transadion Processing System)

()管理資訊系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

()決策支援系統(Decision Support System)

()專家系統(ExCPM System)

()高階主管資訊系統(Executive Information System)

()群組支援系統(Group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跨組織資訊系統(Inter-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 IOIS)

()策略資訊系統(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企業智慧系統(Business Intelligence, BI)

三、資訊系統的分類方式

()依資料處理方式區分

()依支援組織層次和對象區分

()依支援範圍區分

()依標的物分類

()依解決問題方法區分

()依支援組織經營目標來區分

APP(Application)

資訊系統開發環境

四、系統分析

※系統分析(System Analysis)軟體系統分析

※系統分析應該考慮的重點

※執行系統與分析可以計算完整開發計畫所需要的支出

系統分析與設計的規劃步驟

系統分析與設計實施的成功關鍵因素

Document Flow Analysis

※結構化分析與設計及塑模工具

※物件導向塑模活動及塑模工具

※結構化分析與物件導向分析的差異

※需求分析

※系統分析與系統設計的差異

※扇入(Fan-in)與扇出(Fan-out)

 

1-2 資訊系統開發的簡介

資訊系統的開發過程

一、資訊系統開發原則

()成功的資訊系統開發必須把握下列重要的原則

二、資訊系統開發構面

()人的構面

()方法構面

()科技構面

()企業經營構面

三、資訊系統開發的挑戰

()資訊系統開發的特性

()資訊系統開發的挑戰

※作業輪廓(Operational Profile):操作設定檔

1-3 資訊系統的開發方法與模式

一、資訊系統開發的工具與技術

()塑模(modeling)

()建立雛型

()電腦輔助軟體工程(Computer-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 CASE)

※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

※順向工程(ForwardEngineering)

CASE在系統開發的各階段所扮演的角色

傳統資訊系統發展方法與CASE方法的比較

※系統分析與設計的輔助工具

系統開發常面臨的四大問題

二、資訊系統的開發方法

()常見的系統開發方法

()系統開發方法的優劣

三、資訊系統的開發模式

※系統開發模式的演進

()編碼與修正模式

()階段模式(Stagewise Model)

()瀑布模式(Waterfall Model)

全功能開發方法(Fully Functional Approach)

※軟體生命週期(Software Development Life Cycle, SDLC)

資通系統開發時的一般錯誤訊息設計原則

系統發生嚴重錯誤時應該有什麼機制?

系統部署應就作業系統環境及相關元件進行那些措施?

安全軟體開發生命週期(Secure Software Development Life Cycle, SSDLC)

()漸增模式(Incremental Model)

()雛型模式(Prototyping Model):系統分析的雛型分析法

雛型模式兩種常見的應用策略

()螺旋模式(Spiral Model)

()同步模式(Concurrent Model)

Aoyama(1996)提出了Fujitsu進行的同步軟體開發案例

()Rational統一流程(Ration Unified Process, RUP)

RUP使用塑模元件描述每個核心流程

Rational統一流程各階段的產出

※資訊系統特性與適用的系統開發模式

下列資訊系統的系統特性及適合的系統開發模式?

V模型(The V-Model)

※軟體版本週期

※開發團隊可以如何透過版本控制來進行管制以避免混亂?

快速應用發展(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RAD)

快速應用程式開發-階段式開發(Phased Development)

聯合應用設計法(Joint Application Design, JAD)

物件導向發展法(Object-Oriented Development)

服務導向架構(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

Web Service

()敏捷軟體開發(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輕靈式軟體開發方法

※實務上敏捷式方法的這些原則有時候不容易實現的原因

※動態系統開發方法(Dynamic Systems Development Method, DSDM)

※採用敏捷發展法可以縮短系統發展總時程

敏捷發展法隨時在應變,需要預先做規劃

敏捷式開發與瀑布式開發的比較敏捷式開發方法與傳統系統開發方法的比較 / 敏捷式專案管理與傳統專案管理的主要差異點

三個敏捷式開發的應用方式

TDD範例一

TDD範例二

測試案例(Test Case)測試用例是如何開發的

行為驅動開發(Behavior-Driven Development, BDD)先編碼再寫測試程序

驗收測試驅動開發(Acceptance Test Driven Development, ATDD)

功能驅動開發(Feature-Driven Development, FDD)

敏捷開發主要的核心活動和資源控制變數(Resource Control Variables)

計畫為本軟體開發(plan-based software development)Plan-driven software development

敏捷軟體開發與計畫為本軟體開發的相同點

※敏捷軟體開發與計畫為本軟體開發的相異點

※Scrum軟體開發

燃盡圖(Burn-Down Chart)

※精實軟體開發(Lean Software Development)

極限編程(Extreme Programming, XP)

XPScrum的比較

DevOpsDevelopmentOperations的組合詞

DevOps開發維運實務做法:在軟體開發生命週期中該如何執行DevOps

DevOps開發維運工具鏈

DevSecOps

()模式驅動架構(Model Driven Architecture, MDA)

MDA開發程序與SDLC的對應

MDA各步驟的產出

※結構化分析方法、資訊工程與資料塑模方法與物件導向方法的比較

(十一)各種系統開發模式的比較

各開發模式的優缺點比較

各開發模式的差異之一

各開發模式的差異之二

※系統開發的方法論

系統開發方法論的比較

1-4 軟體演進(Software Evolution)

軟體演進(Software Evolution)

系統變更的定律(Lehman’s laws)軟體演進定律(Laws of Software Evolution)

從開發團隊移交東西給負責系統演進的另一團隊產生的問題

 

 

第二章 系統規劃

2-1 策略規劃

一、企業的策略規劃

()企業策略規劃的定義

()企業策略規劃到企業經營成果的過程

()系統分析師需要瞭解企業策略規劃嗎?

二、資訊系統的策略規劃

()資訊系統策略規劃的定義

()資訊系統策略規劃的輔助方法

()資訊系統策略規劃的流程

2-2 企業個案的調查

一、企業個案

()何謂企業個案

()企業個案必須包含下列議題

二、資訊系統專案

()成立系統專案的主因

()影響系統專案的因素

三、系統申請與初步調查

()系統申請表

()初步調查

※可行性分析(Feasibility Analysis)

※針對資訊系統發展專案的可行性分析,必須考慮的面向及分析的方法?:實務可行性評估(Feasibility Evaluation)的考量因素

※可行性評估的準則:政府機關開發行動化服務前,需先評估那些因素?

※無形效益(intangible benefit)

※可行性分析的實施步驟

※總持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 TCO)

建置成本

大型系統或需要嚴謹評估可行性的系統一般需經過以下七個實施步驟

 

 

第三章 需求分析

3-1 系統分析階段概述 here

一、分析階段主要內容

()需求分析

()主要工作內容

()建立系統邏輯模型(結構化分析或物件導向分析)

()規劃系統建置策略

※使用者需求(User Requirements)

※系統需求(System Requirements)

※需求轉換主要完成工作:需求塑模工具

※系統安全性需求

3-2 需求擷取

一、查閱文件(Documentation)

()簡介

()查閱原則

()優點

()缺點

二、觀察(Observation)

()簡介

()優點

()缺點

三、訪談(Interview)

()簡介

()訪談方式

()訪談的步驟

()優點

()缺點

※一些有助於訪談進行的原則

※訪談與快捷的比較

5W1H:六何法 / 6W分析法

四、問卷(Questionnaire)

()簡介

()問卷設計

()抽樣方式

()優點

()缺點

五、開會討論(Discussion)

()簡介

()優點

()缺點

六、聯合應用系統開發(Joint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JAD)

()簡介

()典型成員

()執行五步驟:範鍵準進件 / 犯賤準晉見

()優點

()缺點

※促進性應用規格技術(Facilitated Application Specification Techniques, FAST)

※資訊系統分析的步驟

※資訊系統的需求

※功能性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

※非功能性需求(Non-Functional Requirement):非功能需求

ERP的功能需求與非功能需求

※科技法庭的非功能需求

※功能需求與非功能性需求的比較

3-3 需求塑模(Requirements modeling)

※需求塑模工具

一、事件列(Event List)

()何謂事件(Event)

()事件列範例

二、環境圖(Context Diagram)

()定義

()環境圖的元件

()環境圖的建構步驟

()建構環境圖的範例

()範例

三、流程圖(Flow Chart)

()定義

()元件

()流程圖的建構步驟與準則

()範例

※系統流程圖(System Flow Chart)

四、處理描述

()簡介

()範例

五、藍圖(Drawing)

()定義

()範例

六、資料詞彙(Data Glossary)

()定義

()範例

七、資料字典(Data Dictionary, DD)

()定義

()資料字典的表達符號

()舉例

()組成項目

八、需求分析結果的文件樣板

()問題描述

()新系統目標

()新系統限制

()使用者需求

 

第四章 結構化分析

4-1 結構化技術的概念

一、結構化技術簡介

()起源

()涵蓋範圍

二、結構化技術內容

()結構化設計(Structured Design)

()結構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

()結構化程式設計(Structured Programming)

()由上而下發展(Top-Down Development)

※由下而上設計

※組合式整合測試:三明治測試

※逐步精緻化(stepwise refinement)

4-2 結構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 SA)

一、結構化分析的定義

二、結構化分析的特色

()定義系統的需要

()定義系統需要儲存與使用什麼樣的資料

()定義輸入與輸出

()定義如何讓這些功能一起作用以完成任務

()使用資料流程圖與實體關係圖顯示結構化分析的結果

三、結構化分析的工具

()需求分析工具

()系統分析工具

※系統設計工具

※塑模工具

4-3 資料與流程塑模

一、資料流程圖

()定義

()目的

()優點

()缺點

二、資料流程圖的元件

()外部實體(External Entity / Entity)

()資料流(Data Flow)

()處理工作/處理(Process)

()資料儲存(Data Store)

()控制流與控制處理(Extensions to the DFD for real-time systems)

()資料流程圖範例

三、資料流程圖的建構步驟

()第一種建構方式-由上往下分割

()第二種建構方式-由中間往外建構

()資料流程圖建構指南

※背景圖(Context Diagram)O-(O-Diagram)的比較

四、資料流程圖的建構原則

()資料流程圖的繪製原則

()資料流程圖的建構法則

※處理符號與資料流符號組合的範例

※使用「資料儲存」符號的範例

※使用「外部實體」符號的範例

※資料流程圖的評估

五、資料流程圖的輔助工具

()資料字典(data dictionarydata repository)

()處理工作(Process)的描述工具

4-4 軟硬體環境設計與開發工具選擇

※軟硬體環境設計與開發工具選擇

4-5 系統分析與設計的文件樣板

※系統分析與設計文件樣板

 

 

第五章 物件導向分析與設計

5-1 物件導向的概念

一、物件導向

()物件(Object)

()類別(Class)

二、物件與類別的關係

三、物件導向技術的基本觀念

()封裝(Encapsulation)

()繼承(Inheritance)

()多型(Polymorphism):多模 / 同名異式

()覆寫(Overriding):超載

()超荷(Overloading):多載

※物件導向程式設計(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OOP)

※物件導向程式設計和結構化程式設計最大的區別

※物件導向系統發展與功能導向系統發展的差異

※物件導向語言需具備那三項特質

※資料導向與業務功能導向的差異

※功能導向設計與物件導向設計的差異

設計樣式(Design Pattern)

※企業的資訊生態(Information Ecology)

※資料導向(Data oriented):行導向語言(line-oriented languages) / data-driven programming / data-oriented-design

※軟體重用(Software Reuse)

當導入軟體再利用時,那些因素可以用來考量選擇一個最合適的再利用類型,為什麼?

※腳本(scenario):情境故事法

在收集需求階段,scenariouse case的主要差異有那些?

user story

User storyUse case的差異

※類別-責任-合作卡片(Class-Responsibility-Collaboration Card, CRC Card)

物件導向分析設計的優缺點

結構化系統設計與物件導向設計的比較

※類別正規化(Class Normalization)

※正規化規則彙整表

5-2 物件導向的軟體結構

Booch軟體系統結構的五個連鎖觀點

UML系統塑模觀點使用圖形以及適用對象

※五個連鎖觀點配合物件導向的分析與設計分成六種塑模

Kruchten4+1觀點模型(View Model) / 4+1 View Architecture

5-3 物件導向分析與設計以及塑模工具

一、物件導向分析與設計

()五種塑模活動

()物件導向分析與設計程序

二、UML統一塑模語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定義

()UML的三大組成要素

()模型

三、各種塑模工具的簡介

UML 2.5圖形架構圖

※塑模活動

※物件導向塑模活動及塑模工具

※物件導向核心工作流程與塑模工具

※結構塑模與行為塑模

※統一塑模語言的圖形

※結構化分析和物件導向分析的最主要差異

傳統式分析方法、結構化分析方法與物件導向分析法的比較

※結構化分析與設計方法與物件導向分析與設計的比較

※結構化系統分析與設計與物件化系統分析與設計的比較

※結構化分析與設計與物件導向分析與設計的優缺點

5-4 使用個案塑模

一、使用個案圖(Use Case Diagram)

()定義

()目的

()使用個案圖的元件

※包含(Include)與延伸(Extend)的比較

()使用個案圖的建構步驟

()建構使用個案圖的範例

()使用個案圖的關係範例

()使用個案模式的文件樣板

※使用案例描述(Use Case Description):使用案例表 / 使用案例規格書 / Use Case Scenario / Use Case Narrative

※自動提款機系統的使用案例圖

二、活動圖(Activity Diagram)

()定義

()活動圖的元件

※圖形的說明

※建構活動圖的原則

※西子灣線上訂購系統活動圖:

※銷售作業流程塑模的活動圖範例

※ATM活動圖

※活動圖與資料流程圖的相異為何?

※流程圖與使用個案模式的比較

三、藍圖與資料詞彙(Drawing & Data Glossary)

※資訊流區(Information Flow Diagram)

5-5 物件結構塑模

一、類別圖(Class Diagram)

()定義

()目的

()四種基本元件

()構成元素

()類別(Class)

類別圖與物件圖的比較:

※抽象類別(abstract class)

※類別間的多重性(Multiplicity)

※結合類別(Association Class)

※組合類別(Composite Class):複合類別

()屬性(Attribute)

()操作(Operation)

()物件之間的關係

()類別之間的關係

()建構類別圖的步驟 / 如何從循序圖中找出其對應類別圖中之類別,以及類別間之相依關係?

(十一)實例

※使用互動塑模找出屬性與操作

※使用循序圖找出類別的屬性與操作

※設計模型的類別圖

※ATM自動櫃員機系統的類別圖

類別的兩種定義方式

※類別(Class)與物件(Object)的比較

※類別圖與物件圖的比較

is-a

has-a

※聚合關係(Aggregation)

※組合關係(Composition)

※聚集(Aggregation)與組合(Composition)的比較

※關聯、聚合和組合的差異

UML的類別關係(Class relationships)

二、物件圖(Object Diagram)

()定義

()物件圖的主要元件

()物件圖的目的

三、複合結構圖(Composite Structure Diagram)

()定義

()元件

()範例一

()範例二

※類別圖、物件圖與複合結構圖的比較:

※合作使用圖(Collaborative Use Diagram)

5-6 物件互動行為塑模

一、循序圖(Sequence Diagram)

()定義

()功能:目的

()元件:符號元素

()確認物件的準則

()確認屬性的準則

()確認操作的準則

()實體、介面和控制物件的找尋準則

()循序圖的建構步驟

()建構循序圖的範例

()範例

(十一)使用時機

※類別圖、使用個案圖與循序圖的比較

※類別圖、使用個案圖與循序圖三者之間的關係

二、溝通圖(Communication Diagram):通訊圖 / 合作圖

()定義

()元件

()循序圖轉成溝通圖

※強韌圖(Robustness Diagram):穩健圖 / 強韌分析

※循序圖與溝通圖(合作圖)的比較

※循序圖與通訊圖的比較

三、時序圖(Timing Diagram)

()定義

()元件

()範例一

()範例二

()時序圖的建構步驟

()時序圖的建構準則

四、互動概觀圖(Interaction Overview Diagram)

()定義

()基本符號

()範例

※互動概觀圖的建構步驟與準則

 

第六章 系統建置策略

6-1 系統開發環境

一、傳統式系統開發環境

()相容性低

()運行於企業內網路與企業間網路

()Web介面

()主要開發方式

()擴充困難

()運算需求高

()安全性較高

二、網路式系統開發環境

()運行於網際網路

()使用Web介面

()擴充性高

()網路資源需求高

()降低成本

()與舊系統整合容易

6-2 資訊系統建置策略

一、由公司內部獨立完成

()使用者自建(End User Computing)

()由公司資訊部門自行開發

()由相關部門人員組成任務編組開發

()優點

()缺點

二、由公司外部取得

()委外開發(Outsourcing)

()購買套裝軟體(Application Package)

()引進同業的系統

()租賃

※服務水準協定(Service Level Agreement, SLA)

※操作水準協定(Operational Level Agreement, OLA)

※服務水準協定(SLA)與操作水準協定(OLA)的比較

※資訊系統開發方法的比較:如何評估與擬定選擇方案的策略?

如何區分開發APP這個專案的有形與無形效益?

開發APP這個專案的有形效益與無形效益

※資訊系統獲取的方式:

※各種資訊系統獲取的方式的適用時機與採用時所需注意的事項:

※資訊委外的實施步驟:

※外包程序:

※政府機關資訊業務委外常見的風險:

※政府機關資訊業務委外關鍵成功因素:

※應用服務提供(ASP)與傳統資訊系統委外的比較:

108年度政府網站營運績效檢核八大指標:

三、系統分析師的角色

()系統分析師應具備的能力

()分析成本與效益

()建議軟體的取得方法

()向管理階層進行簡報

※系統分析師的主要工作特性

※系統分析師扮演的角色

系統分析師應具備的人格特質

系統分析師應具備基本的條件

系統分析師應具備的工作技能

※系統分析師主要的業務

※系統分析師的主要工作項目

資訊系統建立各階段所產生的文件

建議需求書(Request For Proposal, RFP)

需求估價書(Request for Quotation, RFQ):詢價單

※系統需求規格書

系統建議書

※廠商建議書

※系統軟體需求規格書章節綱要

※系統需求規格書:建立分析模式(analysis model)的主要目的

※軟體需求規格書(Software Requirement Specification, SRS)

※測試計畫書的種類:測試計畫的來源依據?在什麼時機下測試?

測試計劃書包括了16個大綱要項

 

 

第七章 結構化設計

7-1 結構化設計概念

一、結構化設計

二、結構化與傳統設計的比較

()文件製作技術

()評估準則

()設計指導原則

()設計策略

()製作策略

三、結構化設計的經驗法

()模組大小(Module Size)

()控制間距(Span of Control)

()影響範圍與控制範圍(Scope of Effect & Control)

7-2 結構化設計評估準則

※對結構化的系統分析與設計而言,良好的設計有三個特徵

※要達到良好的系統設計與提升模組的品質,需要考慮

一、內聚力(Cohesion)

()定義

()種類

模組內聚力的判定決策樹

內聚力越高其設計越好,由高至低排序如下

※內聚力的評比因素與結果

※共生性(connascence)

二、耦合力(Coupling)

()定義

()模組的耦合力越低,系統的品質愈好,原因如下

()降低耦合力的三種方式

()模組之間的耦合力

※耦合力的評比因素與結果:

※內聚力與模組的藕合力的評估準則:

※良好的結構化設計有三個特徵:

※良好的模組結構應該具備的特徵:

高聚合、低耦合:

7-3 流程塑模

一、結構圖

()結構圖的元件介紹

()控制結構表示方式

()結構圖範例

()資料流程圖轉結構圖:管理低層修改評鑑

二、HIPO(Hierarchy plus Input-Process-Output)

()簡介

()HIPO圖的組成

三、模組的內部規格-虛擬碼(pseudo code)

()定義

()特性

()撰寫準則

※不好的PDL描述範例

※修改後的PDL描述範例

PDL範例:

PDL描述與程式範例:

7-4 資料塑模

一、實體關係圖(entity-relationship diagram, ERD)

()ER-Diagram主要元件

()ER-Diagram範例

()資料表正規化

()資料庫系統概述

二、沃泥爾圖(Warnier-Orr Diagram)

()定義

()使用符號

()優點

()缺點

 

第八章 物件導向設計

8-1 物件導向設計重點工作

※領域、概念與分析模型:

設計模型(Design Model)

8-2 類別圖(Class Diagram)

一、類別圖的定義

二、類別與物件之間的關係

三、類別圖的目的

四、類別圖的構成元素

8-3 系統元件與結構塑模

一、元件圖(Component diagram)

()定義:元件圖的主要表達

()主要元件

類別與元件的比較

物件與元件的比較

()元件圖的塑模原則

()建構範例

※元件圖的建構案例

※塑模執行檔與函式庫

※塑模資料表、檔案與文件

※塑模應用程式介面

※塑模原始碼

※塑模系統的原始碼

※塑模執行檔版本

※塑模實體資料庫

※塑模可調適性系統

二、部署圖(Deployment diagram)

()定義:部署圖的主要表達

()目的

()建立部署模型及應用程式的架構

()環境觀點(Environment view)

()主要元件

()部署的系統種類

()部署圖的塑模原則

部署圖的建構案例

塑模處理器與設備

塑模元件的分佈

塑模嵌入式系統

塑模主從式架構系統

塑模完全分散式架構的系統

※元件圖與部署圖在應用上的差異

元件圖與部署圖的比較

※使用個案圖、類別圖、循序圖、活動圖與部署圖的比較

三、套件圖(Package Diagram)

()定義

()簡化複雜的UML圖形

()切割的子系統或模組擁有內聚力

()元件

()繪圖舉例說明

※使用個案套件圖的建構準則

※類別套件圖的建構準則

※應用套件的經驗法則

<<import>><<access>>的比較

※模型圖(Model Diagram)

8-4 使用者介面塑模

※使用者介面塑模與工具

※使用者介面靜態結構塑模

一、介面結構圖

()簡介

()PAC(Net Presentation-Abstraction-Control)

※介面元件

二、介面藍圖與介面詞彙

()比較

()介面藍圖的範例

()介面詞彙的範例

※介面設計

※使用者介面靜態結構塑模與案例

三、狀態圖(State Diagram)

()定義

()主要元件

()建構步驟

()範例

狀態圖與流程圖的比較

※ATM轉帳作業的狀態圖

車輛物件的狀態圖

※帳戶的狀態轉移圖

四、行為狀態機構(behavioral state machine)圖:行為狀態機圖

()定義

()種類

()狀態機構所使用的基本組件符號

()行為狀態機圖的元件

()行為狀態機圖的範例

()行為狀態機圖的建構步驟與準則

()狀態機圖的主要目的

()狀態機圖的使用時機

協定狀態機圖(Protocol State Machine Diagrams)

行為狀態機圖及協定狀態機圖表達重點的差異

※簡例說明繪製行為狀態機構圖的五個步驟

ATM提款的狀態機圖

課程物件的狀態機圖

※訂單的狀態機圖

※描述登入物件輸入使用者帳號和密碼登入系統的狀態機圖

使用者介面狀態塑模

系統狀態塑模案例

※表現圖(Manifestation Diagram)

※網路架構圖(Network Architecture Diagrams)

 

第九章 輸出及使用者介面設計

9-1 使用者介面設計

一、使用者介面(User Interface, UI)設計原則

()設計使用者介面的考量

()產生使用者介面時八個基本的準則

()圖形化使用者介面元件

※易用性測試(Usability testing):可用性測試

※使用者介面設計時的兩項重要觀念

※設計使用者介面時有七項重要的參考準則

※使用者介面設計流程

※政府機關網站親和性設計原則

※使用者介面設計常犯的錯誤

9-2 輸入設計

一、選擇合適的輸入及資料登錄方法

二、減少輸入數量

三、設計具有吸引力的資料輸入畫面

四、使用驗證檢查以降低輸入錯誤

五、設計必要的原始文件

六、發展有效的輸入控制

※資料輸入錯誤的檢測有那些類型與作法

9-3 輸出設計

一、報表種類

()明細報表(detail report)

()例外報表(exception report)

()彙總報表(summary report)

二、報表設計原則

※輸出設計的三個主要原則

※輸出設計的五種類型

 

第十章 系統實作

10-1 程式設計方法論

一、結構化應用系統開發

()結構化開發方法

()結構化開發工具

二、物件導向應用系統開發

()與結構化開發的比較

()編寫程式碼(coding)

10-2 測試階段

一、軟體錯誤(software error)

()定義

()軟體錯誤的類型

二、測試方法的兩大類型

()白箱測試(White-box test)

()黑箱測試(Black-box test):功能測試

三、測試工作

()測試階段實施步驟:測試的階段

※遊戲公司測試的種類

()軟體測試方法 / 軟體驗證與確認常用的方法

※大爆炸測試(Big-Bang Testing)

※代碼覆蓋(Code Coverage)

※敘述覆蓋率(Statement Coverage):指令覆蓋率

※路徑覆蓋率(Path Coverage)

※軟體驗證與確認

※如何確保「軟體驗證與確認」活動的獨立性?

()單元測試(Unit Testing)

元件測試(Component testing):介面測試(Interface Testing) / 模組間的介面測試

程式碼分析

()整合測試(Integration Testing)

()系統測試(System Testing)

※壓力測試(Stress testing)

※效能測試(Performance testing)

※負載測試(Load testing)

※恢復測試(Recovery testing)

※配置測試(Configuration testing)

※滲透測試(Penetration Testing)

※完全測試(Complete Testing):窮舉測試(Exhaustive Testing)

容許測試(acceptance testing):驗收測試

※單元測試、整合測試、系統測試與驗收測試的比較

※白箱測試技術

※常見的黑箱測試方法

※測試個案

※測試的種類與執行順序

※黑箱測試與白箱測試的比較

容錯設計(Fault-tolerance design)

※容錯(Fault tolerance)

※軟體開發的安全容錯(Fail-Safe)

10-3 撰寫系統文件

一、系統說明書(System Documentation)

()系統概述

()系統流程圖

()系統檔案架構

()程式明細表

()輸入原始憑證及說明

()輸出報表及其說明

()系統規畫書

()系統維護記錄表

二、程式說明書(Program Documentation)

()程式概要說明

()程式流程圖

()螢幕設計及說明

()報表格式及說明

()程式規範書

()程式

()程式修改記錄表

三、操作說明書(Operation Documentation)

()系統概要說明

()系統操作說明

()系統維護說明

四、系統測試書(System Tests)

五、使用者說明書(User Documentation)

()系統概述

()原始憑證填寫說明

()輸出報表說明

()查詢畫面說明

()資料稽核方法說明

六、其他與資訊系統的管理有關的文件

()機房管理文件

()行政管理文件

※使用者說明文件

10-4 培訓階段

一、培訓計畫

()設定對象

()確認主題

()設定內容

()培訓方式

二、培訓類型

()廠商培訓

()網路研討會與播客

()外部培訓資源

()內部培訓

10-5 系統轉換(system conversion)

一、計畫內容

()轉換的工作項目

()轉換方式

()轉換進度與時間

二、系統轉換方式

系統轉換(System Conversion)

從三個面向思考轉換策略,分別是轉換型式 (conversion style)、轉換場所 (conversion location)、轉換模組 (conversion model),並且說明各種系統轉換策略,然後從風險、成本和時間三種因素比較各種轉換策略

如何進行系統的轉換?

資料轉換(data conversion)的程序

 

第十一章 系統支援、維護及安全性

11-1 使用者支援

一、使用者培訓

二、服務臺設計

()服務臺設立的主要目標

()服務臺人員的主要任務

11-2 系統維護

一、主要類型

()正確性維護(Corrective maintenance)

()調整性維護(Adaptive maintenance)

()完美性維護(Perfective maintenance)

()臨時性維護(Temporal maintenance)

()預防性維護(Preventive maintenance)

大數據決策分析平台

二、維護管理

()維護小組

()維護工作

()型態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組態管理

()更改控制(change control)

()系統構建(system building)

()版本控制

基準線(baseline)

※型態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CM):組態管理

※政府機關單位的系統維護程序

三、系統過時

11-3 系統安全

一、評估系統安全的五個項目

()實體安全

()網路安全

()應用系統安全

()檔案安全

()使用者安全

二、備份及災難復原

()備份政策(backup policy)

()災難復原規劃

 

第十二章 專案管理

 

第十三章 資料庫

 

第十四章 資訊管理與資通安全

 

第十五章 其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cksale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