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檢察事務官三等資通安全
四、為防範各種不同的網路弱點及達到資安通報的機制,請回答下列問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 (一)請詳述CVE (Common Vulnerabilities and Exposures)、NVD (National Vulnerability Database) 及 CPE (Common Platform Enumeration) 之意義為何?並說明 CVE、NVD 及 CPE 彼此之間的運作情形。 (二)請詳述資通安全弱點通報機制 (Vulnerability Alert and Notification System) 及其運作方法。 |
答:
(一)
1.CVE(Common Vulnerabilities and Exposures):
(1)CVE 資料庫是一個由 MITRE 組織進行維護的公開漏洞資料庫。它會針對已知的資安漏洞進行審核並且給予編號,編號格式為 CVE-YYYY-NNNN,其中YYYY 為西元年份,NNNN 為流水號。
(2)透過編號的查詢可以得知該漏洞的詳細資訊,並且每個 CVE 的漏洞資料會關聯到美國國家弱點資料庫 (National Vulnerability Database, NVD),同時也是安全內容自動化協定 (Security Content Automation Protocol, SCAP) 的資料庫,裡面會針對該漏洞的影響嚴重性進行評分,以及紀錄該漏洞影響的產品通用平台列舉 (Common Platform Enumeration, CPE) 資訊。
※參考資料:
1.https://blog.twnic.tw/2023/04/19/26210/
2.行政院國家資通安全會報技術服務中心-政府機關資安弱點通報機制推廣說明.pdf
2.NVD(National Vulnerability Database):
(1)是 CVE 的延伸,現由美國國土安全部的國家網路安全辦公室所資助,隸屬於美國國家標準技術中心電腦安全部門的資訊技術實驗室,主要是提供美國政府存放標準弱點資訊管理的資料庫。
(2)NVD 不僅收錄所有的 CVE 條目,還提供了每個 CVE 的詳細資訊,包括弱點描述、解決方案,以及參考資料等。
(3)使用 CVSS (Common Vulnerability Scoring System) 對每個弱點進行嚴重性評分。
(4)包含 CPE 資料,詳細描述受弱點影響的產品和版本。
(5)提供許多政府單位透過 SCAP 協定使用自動化的弱點管理與安全檢測的機制,採用 CVE-ID 編號來作為弱點資訊識別的依據。
※參考資料:黃鵬羽、楊中皇-異質性弱點資料庫整合與研究.pdf
3.CPE(Common PlatformEnumeration):
(1)為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 (NIST) 所提出標準化方式,用以描述與識別企業內的應用程式、作業系統,以及硬體設備等資訊資產。
(2)條目格式:
a.主要分為作業系統、應用程式,以及硬體三大類。
b.主要資訊:
廠商名稱 (vendor)、產品名稱 (product)、產品版本 (version)、產品更新 (update)、產品版次 (edition),以及語系 (language)。
(3)讓研究者和工具能夠確定特定的弱點影響哪些具體的產品和版本。
(4)在 NVD 中,每個 CVE 條目都會有相關的 CPE 名稱,這些名稱指出哪些產品和版本受到該 CVE 所描述的弱點的影響。
※參考資料:
行政院國家資通安全會報技術服務中心-政府機關資安弱點通報機制推廣說明.pdf
4.CVE、NVD及CPE彼此之間的運作情形:
(1)當一個新的弱點被發現並分配了一個 CVE ID 時,這個弱點的描述和資訊會被加入到 NVD 中。
(2)NVD 提供的詳細資訊,包括該弱點的 CVSS 分數和相關的 CPE 名稱。因此,CVE、NVD 和 CPE 共同提供了一個完整、詳細且連續的描繪,幫助資訊安全專家、組織和工具理解和應對資訊安全弱點。
(二)
1.資通安全弱點通報機制:
(1)是一套專為發現、報告和管理資安弱點而設計的系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個平台,讓安全研究者、組織和廠商能夠分享、更新和協作處理資安弱點。
(2)結合資訊資產管理與弱點管理,掌握整體風險情勢,並且協助機關落實資通安全管理法的資產盤點與風險評估應辦事項。
(3)導入 VANS 系統最主要的目的是針對校內各主機進行軟體資產盤點作業,並且透過 VANS 系統,了解各主機所安裝的應用軟體是否有漏洞產生,VANS 系統可以自動化與弱點資料庫 (Common Vulnerabilities and Exposures, CVE) 做比對,更容易掌控弱點的存在,在漏洞修補上,可以更即時,避免因為漏洞存在,遭受到駭客攻擊與入侵。
(4)VANS 以全機關資訊資產為範圍,機關盤點資訊資產,並且以 CPE (Common Platform Enumeration) 格式進行正規化後,上傳到 VANS 平台;當爆發重大弱點時,NVD (National Vulnerability Database) 將該弱點更新於資料庫中,VANS 平台則自動更新弱點資料庫,並且比對整理系統弱點,將上述資訊上傳到資安院。資安院於發現弱點後,發出告警通知,系統管理員就可以對受影響主機進行弱點修補。
(5)依照「資通安全責任等級分級辦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資安責任等級 A 級、B 級、C 級的公務機關及關鍵基礎設施提供者應該導入資安弱點通報平台,旨在建立資通系統弱點的主動發掘、通報,以及修補機制,將資訊資產清冊與弱點資料庫比對,以掌握所使用資訊資產是否存在已公開揭露的弱點資訊,並且依照風險情形完成安全性更新。
(6)透過導入資安弱點通報系統 (VANS),可以有效輔助組織內部監控各主機是否存在弱點,如果發現主機存在弱點,VANS 系統可以提供管理人員漏洞修補建議,幫助管理者進行系統漏洞修補作業,讓組織資安環境更穩固,降低駭客入侵機會,讓組織可以更安心的使用資訊系統。
※參考資料:
1.https://www.nics.nat.gov.tw/Vans.htm?lang=zh
2.https://acadsys.ntunhs.edu.tw/Periodical-eNews/views/fullArticlePage.php?id=2103
3.https://www.chtsecurity.com/service/m801
2.運作方法:
(1)資料收集:
a.安全研究者、白帽駭客或其他專家在系統、軟體或硬體中發現弱點後,可以通過這個機制上報。
b.機制可能會自動從公開的資源中收集弱點資訊,例如從公開的郵件列表或弱點報告平台。
(2)弱點驗證:
一旦收到報告,專家團隊會對其進行驗證,以確定其真實性和嚴重性。
(3)分級評估:驗證過的弱點將根據其嚴重性、影響範圍和利用難度進行分級。
(4)通報和公告:
a.弱點資料庫會定期發出通報給相關的組織、廠商和公眾。
b.嚴重的弱點可能會優先發布,而比較不嚴重或已被修補的弱點則可能會稍後公告。
(5)協助修補:機制可能會提供修補建議或工具,協助組織快速解決已知的弱點。
(6)回饋機制:
提供平台供組織回報修補進度或分享解決方案,鼓勵共同參與和協作。
(7)更新和存檔:
a.隨著新的資訊、修補方法或利用技巧的出現,弱點資料庫會持續更新。
b.舊的弱點資訊可能會被存檔或刪除。
留言列表